瑞士银行起诉是一种不良信用行为,本文探讨了逾期的特征、原因和应对策略,同时介绍了对瑞士银行起诉的解决 。
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UBS)回复本报记者采访称,瑞银致力于遵守全 标准,就瑞士 参与经合组织制定该标准的进程表示欢迎,瑞银集团在实现客户守法纳税方面有着严格的相关规定。
瑞士银行家协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瑞士 的举措同样表示支持。
该协会发言人韦尔纳称,税务信息日益透明化是全 趋势,与瑞士相关,也与全 其他金融中心息息相关;
只要信息交换出于确保守法纳税的目的,瑞士银行非常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一道执行上述新标准,同时期望就过去的未缴税资产达成妥善的解决措施,以便新标准的执行。
但韦尔纳特别强调,需要对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客户保密原则和税收信息交换加以区分,她表示,与税务事项相关的信息自动交换新标准并没有改变瑞士银行法明确列出的保密原则。
韦尔纳强调,新标准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交换的信息与税务事项相关,除税务机构外,其他机构或第三方没有权利和渠道得知信息。
瑞士银行业保密传统由来已久,被视为该国银行业竞争力之本。
根据1934年通过的《联邦银行法》,瑞士银行业应防止客户信息被第三方获知,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否则将面临监禁或高额罚款等重罚。
瑞士银行因此赢得全 客户信赖,吸收离岸财富逾两万亿美元,而瑞士也因其银行业保密传统缺乏透明、涉嫌帮助客户逃税被指责为“避税天堂”。
但近年来,以银行保密传统为核心竞争力的瑞士300多家私人银行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希望加大逃税打击力度以缓解自身财政难题,不断加紧向瑞士施压,要求其改变现有银行制度,提供本国客户的账户信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介绍说,另一个反对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的原因是跨国资金背后所包含的政治因素和反恐忧虑。
“最近几年,地缘政治因素的升级,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很多反恐资金和洗钱恐怕有很大程度与它(瑞士)有关联,这可能是招致西方国家对它有很大压力的一个原因。
” 近年,美国尤其加紧追查美国客户借助欧洲银行逃税、洗钱,美国司法部警告刑事起诉不合作的欧洲银行。
2008年,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被美国指控帮助美国客户逃税,最终支付7.8亿美元罚金,并向美国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信息,得以免予起诉。
2013年1月,瑞士韦格林银行因协助客户向美税务机构隐瞒12亿美元的收入被美司法机构起诉,该银行为结案同意缴纳包括罚款、赔偿及非法获利在内的7400万美元。
目前,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正因协助逃税指控而遭美国调查。
有报道称,瑞信或将以16亿美元和解有关其帮助美国人逃税的指控。
保密传统难消融 瑞士做出承诺接受新标准,确实是一个重要进展,但不意味着这一全 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将会马上执行该标准。
首先,6日签署的宣言是瑞士 就参与全 打击逃税行动、确保税务信息透明化所做出的姿态和承诺,但这一表明态度和立场的宣言性文件并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此外,瑞士 的立场是在一定条件下接受新标准,目前该标准尚未最终成形,要在经合组织框架下敲定技术细节,瑞士 是否认定后续的内容依然满足其所提出的要求,仍需拭目以待。
第三,瑞士实施这一新标准需要修改国内法律,标准的落实必须得到相关法律支持。
施奈德 阿曼明确表示,最终决定权在瑞士议会和人民手中,并指出就此存在全民公投的可能,反映出该标准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下院)在打破保密传统方面相对保守,2013年6月曾第二次投票否决一项允许银行向美国移交信息的紧急法案,令该法案最终无法生效。
此外,银行保密传统在瑞士拥有广泛民意基础。
2013年3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6%受访者支持瑞士坚持银行保密传统,不希望本国 就此问题向外国 做出过多让步。
曾刚认为,目前对《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具体约定内容尚不清楚,因而究竟瑞士银行业将会在多大程度上调整其保密制度还不得而知。
“因为(《联邦银行法》)法律依然存在,而且这作为瑞士一个长期的传统,我觉得它也不会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确实是它很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 分析指出,瑞士作为全 最大离岸金融中心,未来还将继续就打击避税等金融问题成为欧美各国的关注和施压重点,这场“争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对瑞士联邦 来说,根据当前形势,让瑞士政界、议会、民众和银行业界就银行业未来发展形成一致观点与立场,并作出充分的应对措施,打造银行业的其他竞争力,无疑是需要做出努力的方向之一。
同律师或者医生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一样,瑞士金融业也严格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1934年制订的《银行保密法》,在瑞士各种规模的银行中得到了不打折扣的执行,可以说这已经成为瑞士金融业的立业之本。
20世纪30年代,正是德国法西斯势力肆虐欧洲的时候,由于纳粹政权的武力逼迫,几乎所有德国公民都被迫将其在瑞士银行中的存款转入德国银行,这使得众多瑞士银行几乎出现挤兑风潮。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类巨额存款流失事件,瑞士 于1934年制订了西方第一部关于银行保密制度的法律,规定所有金融从业者,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雇员,未经存款人的同意,均不得泄露任何与其业务有关的资料。
一旦有人违反保密法规定,就将面临罚款6万瑞士法郎甚至入狱6年的处罚。
法令还规定,除非存款人涉及刑事案件,在国外被起诉,否则瑞士 不提供有关其银行账户的情况。
二战期间,由于瑞士特殊的中立国地位,瑞士成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黄金交易的主要地点,各国纷纷向瑞士央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
瑞士央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通过瑞士央行进行。
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
二战结束前,精明的瑞士人看到纳粹的气数已尽,就冻结了德国的账户。
1945年,盟军要求瑞士归还纳粹德国存在瑞士银行中的估计价值5亿多美元的黄金。
但是瑞士与盟军方面扯皮,否认纳粹黄金有如此之多。
由于随后美苏交恶,冷战随之开始,西方不但需要瑞士严守中立立场,而且需要瑞士帮助进行欧洲战后重建工作,于是在纳粹黄金的问题上不了了之,以接受瑞士大约6000万美元还款而告终。
这一事件是瑞士实行银行保密法之后,瑞士银行在捍卫自己利益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银行保密法也因此成为瑞士银行业延揽外国资产的重要法宝。
众多外国政要,甚至是黑帮头目,都将或者正当或者来路不明的资产存在瑞士银行,从而避过本国税务部门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