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信银行信用卡逾期起诉这类的法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处理?下面由止讼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法律分析: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未还或者经银行两次催款后仍然不还款的,银行就会起诉当事人了。
中信银行信用卡起诉流程如下: 1、首先银行多次催款后,当事人仍旧不还款,银行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银行准备起诉状,收集相关证据,提交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决定是否受理立案;2、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3、法院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4、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进行审理;5、宣判;6、民事案件如果适用简易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7、经民事裁决审判后,如果当事人仍不归还的。
银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案件有可能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正式立为刑事案件;8、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当事人恶意透支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衍生问题:一审判决后怎么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
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中信银行信用卡起诉标准:当中信银行信用卡欠款逾期三个月以上时,那么就会被中信银行起诉的,因为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当信用卡持卡人连续三个月都无法偿还最低还款额时,其信用卡发卡银行就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
并且不管你的中信银行信用卡欠款金额是多少,只要你逾期超过三个月,那么都有可能会被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偿还债务。
如果中信银行信用卡透支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并且经中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被提起公诉以追究刑事责任,才会坐牢。
关于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
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中信银行收取的费用。
小编补充:中信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信用卡诈骗罪立案的标准: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两次催款后还拒不还款,且金额超过1万的;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中信银行隶属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创立于198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
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组建了以中信银行为主体的中信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中信银行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金融子公司。
中信银行信用卡逾期起诉,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