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逾期1年怎么处理-应收账款超过一年怎么处理

工商银行 2023-08-08 08:33:23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应收账款逾期1年怎么处理的问题带来帮助。

计提坏账准备,最好参照同行业的计提比例确定一个比例,比例一经确定,一般不能更改。

应收账款逾期1年怎么处理-应收账款超过一年怎么处理

但税法规定,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除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超过国家税收规定的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举例说明,假如你公司确定的坏账计提比例为10‰,第1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万元,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分录:借: 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坏账准备 1000本年实际可以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应为100000 5‰ 500,第2年年末同样按上述 处理,按第2年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 计提比例后与坏账准备比较,未提足的可以提足,多提的做相反分录。

还有一笔7万元是我司预付给客户的押金,也超过三年,就是不还,会计上要怎么处理呢?逾期三年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你可以到税务局申请坏账损失税前扣除,并提供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经税务局批准后,可以作坏账处理,作如下处理:借:坏账准备 70000 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70000。

应收账款做为坏账损失的标准不是以时间来进行的。

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扩展资料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一)直接转销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这种 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第一,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第二,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做两笔会计分录,借记 “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损失”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二)备抵法备抵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 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做为坏账损失的标准不是以时间来进行的。

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扩展资料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一)直接转销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这种 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第一,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第二,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做两笔会计分录,借记 “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损失”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二)备抵法备抵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 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逾期1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

家在深圳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随机看看
szhome.com
家在深圳 ©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友情链接: 中国天气网 康巴传媒网 深圳之窗 综合资讯 逾期法律频道 家在深圳 逾期频道 老友网 地宝网 家在深圳 法律栏目 厦门房地产联合网 逾期频道 法律栏目 律师网 综合资讯 河南县域经济网 上海热线 乌有之乡 家在深圳 逾期频道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逾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