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欠款不还的经历处理 和解决方案。了解起诉欠款不还的经历会带来的后果,及时还款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我认为当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作为债权人先不要着急,首先应该与对方进行协商还款的事宜。
如果对方拒不还款的,可以找到律师询问,然后搜集证据,最后上诉法院。
如今在网上,“老赖”一词频频登上热搜,老赖,即国内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
大多数的普通人或许不了解老赖,却会面对借钱后对方欠钱不还的情况,欠钱不还怎么办?本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总有一些人欠钱不还,甚至态度还极其不端正。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难免想问:
欠钱不还怎么办,最有效的 是什么?对待那些冥顽不灵的欠钱“老赖”,很难说哪种 是最有效的?给大家整理了这几招!第一招:
万事先协商!先将就一个以理服人!遇到欠钱不还,首先可以尽量心平气和地与对方友好协商,适当放宽还款条件,及时清偿。
如果对方的确有困难无法及时还款,双方可以签署《还款协议》,约定还款的具体方式和期限;
并约定如果对方到期仍不履行,可以申请法院就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
签订这样的还款协议,要事先经过公证机关的公证。
而还款协议一旦到期,债权人就可以依据协议条款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免去大量烦琐的诉讼程序,节约讨债时间和金钱。
第二招:
欠款催收函向对方发出欠款催收函也是一种有效解决 。
1、有效中断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法规定,欠款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两年,即在还款期限届满两年内,债权人没有向债务人催款,法院不再保护。
但按规定,欠款催收函作为催款通知,具有中止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的,这样可以延长诉讼时效,让债权人可以灵活决定起诉时间。
2、欠款催收函表明债权人已经履行了相应告知、给予合理期限的义务:
按规定,债务人逾期没有还款,债权人一般应该履行通知义务,并给予合理期限,之后债务人仍未还款,才可以起诉债务要求还款。
3、欠款催收函是一种快速、实惠的欠款催收方式:
欠款催收函是很正式的欠款催收方式,如果聘请律师出具更加专业的欠款催收函,会让债务人更慎重地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还款的可能性。
第三招:
诉讼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已经尝试了各种方式对方仍然拒绝还钱,那么只能选择诉讼这条法律道路了。
但是提起诉讼之前,记得先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在提起诉讼的同时或事前申请法院查封、冻结对方的财产,比如账户、房产、车子等,以防止对方转移财产,保证当事人在诉讼获胜后可以及时拿回钱款财物。
不过,这一步并非必要的流程,如果无法提供对方的财产证明,或者欠款金额不高对方有明确的偿还能力,可以省去这一步。
之后就可以起诉立案了。
判决之后对方还是不还,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了。
判决下来后,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拘留对方。
其实很多人觉得对方都没钱,你起诉根本没用,但去法院起诉大部分案件是有用的,况且真的就有人能查到对方转移了财产,所以还是要先查证!同时起诉时还是需要了解的一点,那就是诉讼时效。
因为一般情况下债权诉讼时效是三年,在通过法律诉讼可以在法律上确定你的债权,就算是找不到债务人,拖欠你多久,只要是没有偿还完,都是可以一直追讨。
那么在这些招式都使出来之前,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给自己增加底气——证据,证据在手才好继续往下走!那么关于民间借贷的证据有哪些?首先欠条是证明借钱最直接的证据,但多数时候仅有欠条无法构成有力证据。
如果借钱金额较低,一般凭借欠条即可申请起诉。
如果借钱金额较高,就需要提供当时已经把钱款借给对方的证据,如果是线上转账,需要提供银行凭条、微信或支付宝等等转账记录;
如果是线下以现金方式借钱,则可打印从银行提取现金的凭条。
其次需要主张债权的证据。
即收集曾向对方要过钱的证据,主要是防止债权超出诉讼时效。
具体形式可以是对方以书面形式写下的承诺还款时间或还款计划,也可以是曾多次向对方要钱的 录音等证明。
最后还需要收集对方财产信息!收集对方财产信息的是为了达到最终能“要到钱”的目的。
如果没有对方的财产信息,那很有可能被对方以的确拿不出钱为由而无法拿回欠款,因此,收集对方的财产信息十分重要。
财产信息通常包括账户信息、房产、公司股权等等,但想调查这些信息对个人来说比较有难度,因此可以委托律师帮助出面调查。
起诉欠钱不还的程序: 1,写好起诉状。
2,携带证据和起诉状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 法院审查确定后,会安排开庭审理民事案件。
4,法院判决,如对方上诉就要经历二审程序。
5, 判决生效后,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局执行判决。
一般情况下, 在起诉的同时,最好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查封,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诉讼费用: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此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 .8%交纳;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 6%交纳;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