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银行贷款客户出现逾期原因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1)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较大,企业普遍缺少自有资金,企业效益不好,必然影响到银行的不良资产。
我国传统上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格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全社会的信用风险集中积聚到商业银行中。
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很好的解决,企业效益不好,就不能偿还银行的大量贷款,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因素。
(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 主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国有银行根据 的指令发放贷款,经济转轨后,改革的成本大部分由银行承担了,由此形成大部分不良资产。
(3)是政策性银行成立前,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政策性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后来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4)社会信用环境不好,没有形成较好的信用 文化 。
quot;三角债 quot;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的企业没有偿还银行贷款的动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实施,社会信用出现了问题。
(5)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起来、经营机制不活、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影响着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不足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不良贷款危害性 根据日本的 经验 ,中国经济也象日本一样被不良贷款所拖累。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
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
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不良贷款解决办法 1、加强金融企业的业务监管,保证今后每一笔贷款的质量,防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
2.加大中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机制。
3.适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给一些能救活的企业输血,使之起死回生。
4.发行基础货币,冲淡不良贷款。
第3和第4种办法都是增加货币供给,通过适度通胀抵消不良贷款,从而活跃中国经济,使经济增加活力。
不良贷款的类型 逾期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 年但生产经 工行发布一季报 不良贷款率降至3.6% 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 是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 保险 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不良贷款的示例 企业因不良贷款产生的坏账,总让银行心慌慌,为了避免更多的贷款计入坏账造成利润下降,有些银行绞尽脑汁,开始玩起了坏账 ldquo;大转盘 rdquo;。
某商业银行的分行为一笔5亿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百般困扰。
借款的开发商开盘后销售情况很差,造成资金回笼困难,无法按时偿还该银行的贷款。
按照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定,这笔贷款从利息违约开始就计入五级分类中的关注类贷款。
如今,这笔贷款就要下滑至不良类贷款。
一旦下滑至不良类,该分行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行长及相关责任人肯定会被问责,整个分行上下也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因此,该分行千方百计为这笔不良贷款找寻 ldquo;大转盘 rdquo;的下家。
不久后,某资产管理公司得知了此事。
由于临近年末,各家银行都尽量压低不良贷款。
在贷款变成不良贷款后,银行会让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这样就能在财务报表上让不良贷款 ldquo;消失 rdquo;。
具 体操 作手法是: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签定债权 合同 ,银行卖断这笔贷款;资产管理公司与开发商签定债权重组合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下设的公司以委托贷款形式、以20%的年利率向开发商授信,让开发商偿还银行贷款,但款项直接划给银行,不由开发商经手。
资产管理公司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它一方面从银行获得基准利率下浮10%的贷款,另一方面将资金借给开发商,获得超过基准利率一倍多的收益率。
可以看出,这笔贷款从银行 给资产管理公司,后者可以借此大赚一笔。
同样5亿元的贷款,银行的年利率为7%,而转手到资产管理公司后,利率高达20%,翻了一倍多,对开发商的财务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强势的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也只能配合,因为一旦进入银行授信 ldquo;黑名单 rdquo;,所有融资 渠道 基本都会被关上。
面对资产管理公司近乎苛刻的贷款条件, ldquo;大转盘 rdquo;中的输家也只能继续玩下去。
业内专业人士指出,虽然银行通过这种卖断贷款的方式掩盖了坏账风险,有助于让资产质量显得 ldquo;干净清透 rdquo;,但实质上是将风险从银行转移到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ldquo;影子银行 rdquo;的金融体系中。
问题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宏观经济调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速高达16.8%,实际增速也有10.1%。
伴随经济规模的增长,货币供应量从19.05万亿元增长至135.98亿元。
在经济的上行期,流动性充裕,投资机会多,企业信贷需求旺盛。
同时,中国银行业在剥离摆脱不良资产包袱之后,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市场化运作主体,释放了银行的增长动力,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
企业的扩张与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埋下了的隐患:一是企业整体杠杆率偏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当前中国公司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25%,进入红 域(公司与个人债务总和与GDP之比正常值为100%);二是企业跨业经营成为趋势,特别是涉足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情况较多;三是产能全面过剩,无论是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还是新兴的光伏、风电,以及造船等行业均严重过剩。
而存在上述风险隐患的“银 企”借贷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进入新常态后,各种关系正在调整,原有借贷体系中的一些风险隐患需要时间来消化和释放。
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发生的情况看,“企业死亡”与上述三类风险隐患相对应,表现为“高杠杆断裂”,“多头投资失败”和“过剩产能出清”。
客户风险爆发的过程,也是经济机体去除这些“顽疾”的结果体现。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各国经济调整的共同现象 横向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后,也普遍遭遇了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阶段。
其中,美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爆发当年不良贷款率较之前提高0.6个百分点,风险暴露主要集中在随后的两年(08、09年贷款不良率增幅高达1.57和2.03个百分点),并于2009年达到顶峰(5%),之后逐渐回落,整体上与危机爆发和影响逐渐消除的过程基本一致。
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呈现类似特征。
可见,银行不良贷款率在经济下行期上升,随着经济复苏回落是全 普遍的现象。
2 美国GDP增速与银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总资产排名全 20强的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3.50%。
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BPCE银行、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远远超过2%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8%。
2 发达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 WIND 与之相比,我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1.52%,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率先突破2%的农业银行,考虑到该行拨备覆盖率较高,若将超出平均水平的拨备用于核销,该行不良贷款率将大幅下降至1.5%以下。
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空间 首先,宏观经济逐渐展露出积极的因素。
虽然短期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
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
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gt; gt; 问题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钱。
不按时还款 问题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状况,构成及其产生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特点、及成因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1998年的资产回报率不到0.2%,1999年帐面需核销的呆滞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2.7%,但加上需核销的逾期和呆滞贷款,全部坏帐比率为8% 9%(该坏帐比率并不包括已剥离的资产和债转股在内)。
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贷款总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总余额超过六成,8% 9%的坏帐率即达5000 6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1999年有3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经独立评估后与企业签定债转股协议的也近1000亿元。
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相当严重(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
)。
从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央从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以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
?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一)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 (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 (三)利益关系特殊。
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 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 (四)不良资产类型特殊。
在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用贷款,比如大量对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等。
简言之,清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隐患,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最终目标是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战略性转换,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 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政策上的,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 (一)从体制方面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所形成的银企依赖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 (二)从 方面看, 行为边界过大,特别是地方 的过度干预,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机制名存实亡,造成信贷资金财政化、资本化,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
? (三)从企业方面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大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低下,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 (四)从银行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非市场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机制,是不良资产产生的直接原因。
? 首先,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
? 其次,由于目前许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
? 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 gt; gt; 问题四: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不良贷款记录或不良信用记录主要是指: 1、贷款当前逾期; 2、贷记卡当前逾期; 3、准贷记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还记录(含卡费、年费); 4、贷记卡存在近12个月内未还最低还款额次数超过6期记录(含卡费、年费); 5、单笔贷款存在近24个月内连续逾期超过6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或累计逾期超过10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 6、单笔贷款存在累计逾期超过24期记录; 7、贷款存在担保人代还记录; 8、近24个月内贷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资抵债等记录;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诉的记录。
问题五: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贷款就是,贷款企业无力还贷或者是拒绝还贷,在贷款期限即将到来后,没有偿还的贷款。
主要就是放贷钱对借贷单位情况没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对方的还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贷款就是因为放贷审核人员没有仔细了解放贷对象或故意放款放贷条件造成的。
问题六:不良贷款的成因有哪些 贷款人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18 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3、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问题七: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
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
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
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
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
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
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
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
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
“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
“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
“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
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
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
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
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
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
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
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
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
“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
“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
“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九:为什么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增加 贷款条件: 18岁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积金; 个人保险; 房,车(月供也可以); 征信良好。
满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贷款,网贷最起码的要有还款来源。
问题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以农行为例 谁能帮帮我 20分 一.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和财务管理遇到困难以外还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 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过多干预银行事务,从而变相误导了银行的经营作为,扭曲了部分贷款的合理投和向。
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企业和民众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交易的诚信原则不能很好理解和贯彻,从而形成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民事环境,银行的权益受到伤害,不良贷款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2.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被用作铺底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占用的资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额是企业必须经常占用,在需在资金最少的时候也不会空闲出来,这种最低限额的铺底资金,应该使用资本金,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使用了贷款就无法归还。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 。
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观念的扭曲。
由于企业拖欠贷款的现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数拖欠者都没有受到利益的损害,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得人们的信用观念转变、扭曲、颠倒,加之少数地方 和主管部门维护社会信用不力,默许一些国有企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对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注意不够,对到期的贷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紧,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加重。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
近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款管理上存在着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粗放经营倾向,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跟踪不到位,约束力不够,特别是违规操作比较多。
可以说贷款管理机制的落后、管理环节上的薄弱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
认为信贷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对企业法人或经营主管的品质、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不完备,限于风险贷款的统计工作,缺乏贷前、 贷中和贷后环节的风险评估,不能做到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盈亏情况的变化: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监测信贷风险。
3. 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眼睛向内,找准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更新观念,把不良信贷资产提升到一种可挖掘利用资源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带来的后果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如果不良贷款比例不降下来的话,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银行还须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地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
银行的 色彩将会越来越淡,银行要凭自身在社会上的信誉,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来蠃得客户,如果不良贷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难以生存,将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 gt; gt;。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银行贷款客户出现逾期原因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