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银行上班案防发现员工逾期的问题带来帮助。
管理理念不到位部分行(社)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
经营上重规模扩张、轻风险防范;管理上重任务考核、轻思想教育;用人上重业务能力、轻道德品行。
内控上重制度建立、轻过程控制等。
“唯以数据指标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导致基层分支机构案防工作呈现“宽松软”的状态,基层员工思想职业道德、法纪观念、合规意识有所淡化。
行为排查不到位部分行(社)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新兴业务领域方面的排查频度、力度不够。
排查发现问题后仅简单地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忽视了举一反三及后续整改。
上述情况易造成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发现不及时、违规行为纠正不到位、责任追究处理不严厉,导致一些员工存在侥幸心理,留下案件风险隐患。
问责处罚不到位一些行(社)在对案件责任人和违规行为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时,往往避重就轻、处而不罚或弹性处理,制度形同虚设。
一是为了业务发展,带病提拔。
有些违规行为责任人虽有违规但因拓展业务需要仍予提拔重用。
二是为了队伍稳定,带病流动。
担心影响违规责任人职业发展,通过平级调离等形式“保护”违规责任人,未作降职降级处理。
三是为了维护形象,包庇纵容。
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使得一些应该及时处理的问题长期搁置。
四、 手段不到位目前,各行(社)开展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都以参与非法集资、与客户非正常资金往来、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规使用印章、经商办企业等为重点。
五、上级主管部门跟进不到位虽然对员工的异常行为排查情况,各行(社)均会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监管部门报送,而上级与监管部门因受限于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各行(社)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的调查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及时跟进,处置、监管震慑作用有所削弱。
相关建议建立科学排查机制。
适当缩小排查范围,排查重点应集中于法案可能性大的重要业务操作岗位或重点人员。
改变排查方式,一般而言排查活动不宜公开进行,应采取低调、隐秘方式开展排查。
探索改变排查 ,家访宜选择员工生日、重大节日等特殊节点进行。
将员工行为风险防范的工作思路从传统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逐渐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主动实现风险关口前移,真正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产生。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明确排查各行(社)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在排查工作中的责任,严格督促落实排查制度,对应发现而未发现的员工明显异常行为,要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于酿成事故或发生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排查人的责任。
调动员工参与热情。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团结、奉献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命运紧密结合,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的分析排查的办法:加强日常排查,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充分发挥支行、部门负责人与员工直接、频繁接触的优势,通过平时的业务处理、工作交流、相互交往、日常表现等观察、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与员工进行个别谈话,了解辖属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三是召开小范围的员工座谈会、专项问询、问卷调查等,了解员工的思想及行为动态。
加强家庭走访,建立联系机制。
该行以支行、部门为单位,建立员工家庭联系信息,定期走访辖属员工家庭,与员工的配偶、父母、子女、亲属等进行经常的交流、座谈,了解员工家庭情况和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动态。
加强社会走访,及时消除隐患。
该行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小组办公室组织专人,定期走访当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商局、税务局、小额融资公司、担保公司等相关单位,建立工作联系,系统掌握全辖员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有无法律纠纷和不良异常现象。
有无经商办企业行为;是否参与民间借贷,是否存在违规担保行为;是否存在以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等,准确掌握员工的社会交往、投资消费、遵纪守法等情况。
四、加强监测分析,强化制度执行。
该行多渠道加强员工行为动态的监测分析:1、是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了解员工参与组织活动情况。
2、是综述运用监督检查系统,调阅各级各类检查报告,掌握员工的工作能力,制度执行和奖罚情况。
3、是通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反洗钱风险监控系统、录像监控系统、信用卡违规透支信息等,发现、收集和核查员工行为动态及异常交易情况。
对收集的信息分类分析排查,加强事先防控。
银行上班案防发现员工逾期,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