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万金逾期解决方案

民生银行 2023-11-10 01:46:00

一诺万金逾期如何处理?该怎么协商?你必须了解的一诺万金逾期解决方案。不同情况下,逾期的后果是什么?点击了解更多!

  陈嘉庚的人物介绍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也是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

一诺万金逾期解决方案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10年,他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1961年8月12日,他于北京病逝,享年87岁,遗体被安置在集美区的鳌园。

  陈嘉庚生平有许多传世佳话。

他年轻的时候跟着父亲一起到新加坡做生意,可是后来做生意失败了。

父亲去世后,留下的烂摊子由陈嘉庚接手。

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债务是不用继承的,因此陈嘉庚不用替父亲偿还巨大的债款。

可是他坚持诚信经商,在事业有了起色后将所有债务还清。

  陈嘉庚生平热衷于兴办教育。

许多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是陈嘉庚不一样,他是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赚钱的。

他只要赚了钱,就把钱花在教育事业上。

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学校 hellip; hellip;这些著名的学校都是陈嘉庚先生投资创办的,他为教育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陈嘉庚一生创造财富无数,生活却十分简朴。

陈嘉庚生平最讨厌铺张浪费,他喜欢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据初步估算,陈嘉庚在教育事业上所花的资金在1亿美元以上,而自己的吃穿用度却一切从简,破了的衣服缝缝补补继续穿,甚至房子被日军飞机轰炸坏了他也没有花钱修。

他的优良事迹值得每个华夏儿女学习。

  陈嘉庚的精神   陈嘉庚是近代爱国名人,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洗礼,在复杂的历史阶段中形成了可贵的精神品质,即 ldquo;陈嘉庚精神 rdquo;。

正如陈嘉庚在1918年制定的集美学校校训 ldquo;诚毅 rdquo;一样,诚信和毅力是陈嘉庚一生践行的高贵品质。

  陈嘉庚精神的最突出之处是 ldquo;诚 rdquo;。

在 ldquo;诚 rdquo;的方面,陈嘉庚主张待人诚恳,童叟无欺,言出必践。

他的公司的规章上印有 ldquo;招待乡人,妥诚实 rdquo; ldquo;与同业竞争,要用优美之精神与诚恳之态度 rdquo;等警句。

陈嘉庚不仅提倡诚信,而且在实际当中严格遵循。

创业之初,由于父亲的离世,陈嘉庚背上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当对方以为他不会偿还这笔债务时,陈嘉庚却坚持 ldquo;父债子偿 rdquo;,这种诚信的行为他在商界赢得了信誉。

纵观陈嘉庚的一生,始终将 ldquo;诚信 ldquo;二字摆在前列,这是他经商成功的秘诀之一。

  陈嘉庚精神的另一精髓是 ldquo;毅 rdquo;,他本人对 ldquo;毅 rdquo;的理解是 ldquo;负责到底、凡事不半途而废、坚韧不拔 rdquo;等等,提倡善始善终,不拍失败。

事实上,半生艰辛的陈嘉庚的毅力的确不同寻常,这表现在他经商、办学等各个方面。

早在经商之初,陈嘉庚曾多次面临 ldquo;改行 rdquo;,但他深信 ldquo;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与责任耳 rdquo;,终于在残酷的商界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

在兴学办校方面,陈嘉庚更是毅力惊人。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因实业日益艰难,他出资百万兴办的厦门大学因经费不足而不得已收归国有。

对此,陈嘉庚非常歉疚,认为 ldquo;为善不终,贻累 ,抱歉无穷 rdquo;。

他还表示:
ldquo;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rdquo;!以上种种事迹,表明陈嘉庚为人处事以 ldquo;诚信 rdquo;为准则,以 ldquo;毅力 rdquo;为推动力,这种诚信为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是陈嘉庚精神的精华所在。

  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是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 39;人物,他从十几岁开始经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成一方巨富。

陈嘉庚一生坚持 ldquo;诚毅 rdquo;原则,尽他最大的力量支持华人华侨的发展,华人世界至今流传着许多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下南洋创业、兴办教育的事迹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样本。

   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掀起 ldquo;下南洋 rdquo;谋生的热潮,陈嘉庚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陈嘉庚17岁下南洋投奔父亲,在陈父开的米店学习经营之道。

陈嘉庚31岁那年,由于米店经营不顺,便开始独立经商,开始了创业之路。

他最先创业的项目是菠萝罐头,取得成功之后又将经营重点转向橡胶行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橡胶园成为陈嘉庚名下的首要产业,亦使他成为一方首富。

  陈嘉庚是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一位热忱办学的教育家,他一生节俭,但在教育投资方面则毫不吝啬,陈嘉庚兴学的故事广为流传。

陈嘉庚兴办教育始于1919年秋,45岁的陈嘉庚有感于家乡教育之落后,便决心在家乡兴学育才,为了筹集建校的资金,他不惜变卖家财,8年间先后在家乡厦门兴办了多所中小学和专科院校。

1921年,是陈嘉庚办学的高峰期,这年他捐资百万创办了著名学府厦门大学,为聘请教员和校舍施工,他倾心尽力,四处奔走,使这所大学成为中国名校。

陈嘉庚深知教育对于强国的重要性,所以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教育事业上,他兴办教育的时间和规模世所少见,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 教育 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生前曾被 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陈嘉庚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陈嘉庚人物简介   1.华侨世家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

祖父陈簪聚(1795年 1856年)一生中并未出洋,仅在集美社“俭朴自守,勤谨克家,处于海泻,耕渔自给”。

陈簪聚育有三子,长名缨忠,次名缨斟(1836年 1876年),三名杞柏(即陈嘉庚父亲,字缨如松)。

此兄弟三人,都曾到南洋星洲经商。

缨斟少壮时曾在叻(新加坡旧简称,下同)开设米铺。

陈嘉庚父亲出生年月无记载,推断应在 战争之后,1909年逝世于集美。

陈杞柏何时出洋尚不可知,其与孙厝孙夫人结婚应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1874年生陈嘉庚,1889年生陈敬贤。

  至于陈杞柏南渡后如何在叻创立顺安米店,如何累集资本而创业的问题,因资料缺乏,难以详悉,据学者推断,陈杞柏幼年来叻在其兄长的米店工作,从勤俭中累集资金,因而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顺安。

除经营米业以外,长袖善舞的陈杞柏还兼营地产,办理硕莪厂,开辟黄梨园数百顷,创办黄梨厂以制成品外销欧美各国。

1900年是陈杞柏实业的顶峰,其各业各产等资产共40余万元(叻币)。

陈杞柏实业上的成功为陈嘉庚后来自己独自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2.商业佳话   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

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

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

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

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

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

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

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
“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入同盟会   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

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在此期间,孙中山曾与陈嘉庚初次会面。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新加坡成为革命 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陈嘉庚是经朋友林义顺介绍才结识孙中山的,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陈嘉庚热情投身于民主革命,还参加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秘密会议,与孙中山共商制订了 旗方案。

这次聚会,激发他踏上了革命征途,给陈嘉庚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1910年春,陈嘉庚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痛感清 的腐败无能,向往进步,与胞弟陈敬贤双双剪掉发辫,同一批有志之士脱离清廷关系,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

如有渝此,任人处罚。

”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陈嘉庚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从此,他遵照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唤醒侨胞,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一系列活动。

  4.橡胶大王   当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 种植 ,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

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

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

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

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5.支援抗战   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

1938年10月,在著名闽侨菲律宾的李清泉(他致函陈嘉庚,称南洋华侨应该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印尼的庄西言(他   亦致函陈嘉庚,嘱托他在新加坡组南侨总会,所言目的与李清泉同)倡导和劝说下,又经国民 行政院(庄西言致函陈嘉庚后,致电行政院建议陈嘉庚领导南侨组织筹赈总机关)致电要求,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

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

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 修理 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历访重庆、延安等地。

特别是访问延安之后,陈嘉庚正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据实发表关于延安观感的演讲,盛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

通过对国共两 辖区的访问,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6.归国服务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

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历任中央人民 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国家还为此设立了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的教育事业   1.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

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
“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他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 文化 水平的根本 措施 ,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2.兴学动机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

他说:
“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

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 场。

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陈嘉庚兴学的动机和爱国情怀,可以从如下他在1918年“致集美学校诸生书”中得到反映: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 hellip; hellip;言念及此,良可悲已。

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

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按:
“致集美学校诸生书”,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3.创办学校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4.筹措校费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5.海外办学   在新加坡,陈嘉庚对于当地华侨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热心,1919年创办了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南洋地区华侨的最高学府。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创办水产航海学校,南侨示范和南侨女中等学校。

当时有教会请陈嘉庚捐款10万元创办一所大学,陈嘉庚慨然答应,但提出要以兼设中文课程为条件。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

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

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

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

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6.教育思想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

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

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

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

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

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

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7.生活简朴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

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

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

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

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

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
“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   尽管陈嘉庚曾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大实业家之一,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始终十分简朴。

他的个人自传中写到,“我之个人家庭,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

在集美建一住宅,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

”但是他极具公益心,尤其对于兴办教育,非常热心。

早在1913年,他就在家乡创办小学,1918年又创办师范学校,并设立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和幼儿园。

随着他的企业的兴旺发展,他又继续在集美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也设立了科学馆(现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和医院等,使集美成为了系统完整的学村。

  陈嘉庚投身政治   1.早期活动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

他结识了孙中山,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

他支援了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款支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 日货运动。

  2.坚决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

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

近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我国对外交通濒于瘫痪。

新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最主要的军运大动脑。

不但需要大批军运汽车,而且急需大批熟练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

国民 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商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通称“南侨机工”或“华侨机工”)。

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六号通告。

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

白清泉等在新加坡首先报名,当即批准30名;廖国雄、赖玉光等在巴株、巴峇带头报名,当即批准50名。

同年2月18日,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80名在新加坡集中出发,南侨总会举行盛大欢送会。

陈嘉庚勉励大家:
“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

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3.反对卖国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 出国 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

电文提案经5次删改,原意被歪曲,锋芒被砍掉,尽管如此,仍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人心,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亦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
上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是盛传的十一字之提案,和事实有出入。

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条、100多字。

汪精卫一伙删去其第三条提案,对第一条则几经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针对性,删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

后经大会成员激烈讨论,认为9个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

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

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动中外的坚决反对汉奸国贼、妥协分子投降卖国的著名提案,因此特摘录原文如下:
  陈嘉庚反对汪精卫投降卖国的著名提案   议长、秘书(长)公鉴:
  东电悉。

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

  兹有提案二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

  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

  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

  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陈嘉庚 叩首(10月26日)   4.访问延安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

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 行政院。

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 必胜,国民 必败”。

  陈嘉庚访问延安是他政治生活的一个里程碑。

他说,这次来延安慰问不容易,国民 造谣言破坏 的名声,处处设障碍阻挠我们到延安。

蒋介石捧他、拉拢他,并干扰他和中国 领导人接触。

陈嘉庚为了弄清国共摩擦的真相,劝说国共两 团结抗战,于1940年5月31日抵达延安。

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随行的李铁民车祸住院,这样陈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四天, 6月8日清晨,离开延安东行,前往山西战区慰问考察。

  “陈嘉庚当时访问延安是需要一定的胆略的。

当时延安临近前方,经常受到空袭。

延安城已被日机炸平,新建的窖洞也有被炸塌的,空袭警报的 声不时破空而起。

就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之前的4、5月份,王震将军刚率领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河防的六路进攻,山西全境的八路军配合晋西北战场,大破日军,歼敌5万余名。

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备大演习刚刚结束,留延安的200多名华侨青年,也在各自的学校、机关参加了演习,随时准备行军打仗。

”   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先生参加了四次群众性 ,同 、朱德和其他 政领导人多次会晤,深入交谈;参观了中国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市容和安塞钢铁厂、印刷厂;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谈话;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并同延安各界人士和归国华侨青年进行了多次接触和座谈;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

  陈嘉庚这次访问延安,经过实地考察,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

反观国民 “大后方”官员腐败,坐待外援,民众疾苦无人过问,军事节节失利。

对比之下,感到中国 深知民心侨心,国民 无视民心侨心。

陈嘉庚说,这次访问延安最感满意的是,真正看到 坚持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立场坚定,态度诚恳;对边区各界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感动。

通过这次访问坚定了他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他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破坏抗战、投降卖国、贪污、祸国殃民的是国民 ,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廉洁奉公的是中国 ,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内战时期活动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 。

并且 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一夫独裁,遂不惜 卖国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

”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民主 派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1940年 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
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 ;四没娼妓;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 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

  5.晚年活动   1949年5月,陈嘉庚应 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 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看了“ 陈嘉庚事迹”的人还看了:
1. 陈嘉庚的事迹材料 2.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3篇 3.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 4. 关于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作文大全7篇 5. 关于嘉庚精神的征文范文4篇。

家在深圳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随机看看
szhome.com
家在深圳 ©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友情链接: 中国天气网 康巴传媒网 深圳之窗 综合资讯 逾期法律频道 家在深圳 逾期频道 老友网 地宝网 家在深圳 法律栏目 厦门房地产联合网 逾期频道 法律栏目 律师网 综合资讯 河南县域经济网 上海热线 乌有之乡 家在深圳 逾期频道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逾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