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来分期会被起诉吗
逾期来分期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服务,它允许借款人在原定的还款日期之后分期偿还借款。然而,很多人对逾期来分期的法律后果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自己因此会被起诉。本文将详细探讨逾期来分期是否会导致起诉,并介绍相关法律规定。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逾期来分期不等同于逾期未还款。逾期未还款是指借款人在约定的还款日期过后没有按时偿还借款的行为,而逾期来分期是在逾期未还款的基础上与借款机构协商,达成延期还款的安排。逾期来分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无法一次性偿还借款的困境。
在中国,逾期来分期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当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借款机构有权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和违约金。而《民事诉讼法》第127条明确规定,借款人未履行偿还义务的,借款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追偿。
然而,逾期来分期并不一定会导致起诉。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借款人在逾期未还款的情况下,与借款机构协商达成逾期来分期的协议,双方共同约定延期还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等信息。这意味着,只要借款人与借款机构达成逾期来分期的协议并按约定履行,就可以避免被起诉。
逾期来分期是否会被起诉还取决于借款机构的政策和态度。一些借款机构可能会选择通过司法途径来追讨债务,而另一些借款机构可能更倾向于与借款人协商解决。这取决于借款机构的内部规定、利益考量以及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
对于借款人而言,避免逾期未还款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按时偿还借款,应及时与借款机构联系,说明情况并协商解决方案。在协商过程中,借款人可以提出逾期来分期的要求,与借款机构共同商议出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安排。
逾期来分期并不会自动导致起诉,这取决于借款人与借款机构的协商结果以及借款机构的政策和态度。借款人应该及时与借款机构联系,积极解决逾期还款问题,以避免可能的法律纠纷。同时,借款人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还款意识,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确保按时偿还借款,以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金融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