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超前消费的习惯,将身边的钱花光之后就选择用贷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等到还款的时候才发现实际的支出已经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导致还款逾期或者出现不还款的现象,今天小编小美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欠信用卡逾期1万多?逾期多久上失信名单?。
信用卡逾期一万不一定会坐牢。
如果是恶意透支一万元的,法律规定应予立案追诉,可能会坐牢;如果不是恶意透支,则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还款责任。
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法律依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五十四条 [信用卡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卡逾期1万元,存有恶意透支主观故意的,并且还存在其他的行为,比如逃避追查,或者经银行进行还款催告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则构成诈骗罪,此时会受到刑事处罚。
《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骗取财物金额在5000元以上,逃避追查,或者经银行进行还款催告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持卡人在银行交纳保证金的,其恶意透支金额以超出保证金的数额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分析: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银行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银行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欠信用卡一万多会被起诉。
只要欠了钱,银行都有可能会起诉,这由银行自行决定;其次,如果欠款的金额达到5万以上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的“恶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然后,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最后,如果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并且严重的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小编补充:问欠信用卡1万元钱被起诉后果?有可能坐牢,5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欠信用卡一直不还款,产生的后果主要有:1、会产生高额的逾期利息。
2、会被银行向法院起诉,将产生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经济损失。
3、个人会有不良信用记录,对以后的办银行卡、贷款等都会产生影响。
4、如果欠款金额达1万元以上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网贷没有还被起诉会坐牢吗网贷没有还被起诉后情节严重者会坐牢,对法院判决借款人拒绝执行,法院可以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过分严重的情节就会坐牢。
那么本期关于“欠信用卡逾期1万多?逾期多久上失信名单?”等相关内容就是这么多了,小编白白认为不论是网贷业务还是信用卡业务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使用此类金融工具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而不是滥用贷款业务导致还款成为自己巨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