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银行对逾期的监控指标有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中国银监会对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
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资产 47;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47;各项贷款×100% 2.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 47;资产风险敞口×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
预期损失 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
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 47;资本净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4.贷款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 47;(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回收、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47;(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正常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47;(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量本外币口径数据。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关注类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47;(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 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47;(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 47;(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 47;贷款应提准备×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3.3.3风险预警 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 (1)风险预警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②风险分析 ③风险处置。
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
④后评价 (2)风险预警的主要 ①传统 。
典型的例子是6C法。
②评级 ③信用评分 。
CAMEL评级体系 ④统计模型。
在我国银行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 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
①黑色预警法。
这种预警 不引进预兆自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②蓝色预警法。
这种预警 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
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
统计预警法。
③红色预警法。
该 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2.行业风险预警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 ②财政货币政策 ③国家产业政策 ④法律法规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目的是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对行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要从行业财务数据的角度,把握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进而更深入地剖析行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①行业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47;平均净资产×100% ②行业盈亏系数 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 47;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 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47;(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③资本积累率 行业内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总和 47;行业内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和×100% 越高越好。
④行业销售利润率 行业内企业销售利润总和 47;行业内企业销售收入总和×100% 该指标越高越好。
⑤行业产品产销率 行业产品销售量 47;行业产品产量×100% 该指标越高越好。
⑥劳动生产率 (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12) 47;(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 (4)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3.区域风险预警 (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 (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 (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 4.客户风险预警 客户风险分为客户财务风险和客户非财务风险两大类,风险经理在进行客户风险监测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客户财务风险的监测 (2)客户非财务风险的监测。
银行对逾期的监控指标有,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