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信用卡欠1万逾期二年这类的法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处理?下面由小编律律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逾期一年:利息:10000 (1.015)12次方 10000 1956元;滞纳金:10000 (1.05)12次方 10000 7958元。
合计还款:10000+1956+7958 19914元。
逾期10年产生的利息和滞纳金是天文数字。
小编补充: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由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信用证明。
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
持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可以到特约商业服务部门购物或消费,再由银行同商户和持卡人进行结算,持卡人可以在规定额度内透支。
产品种类按发卡机构不同,可分为银行卡和非银行卡1、银行卡。
这是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可在发卡银行的特约商户购物消费,也可以在发卡行所有的分支机构或设有自动柜员机的地方随时提取现金。
2、非银行卡。
这种卡又可以具体地分成零售信用卡和旅游娱乐卡。
零售信用卡是商业机构所发行的信用卡,如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等,专用于在指定商店购物或在汽油站加油等,并定期结账。
旅游娱乐卡是服务业发行的信用卡,如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用于购票、用餐、住宿、娱乐等。
按发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卡和个人卡1、公司卡。
公司卡的发行对象为各类工商企业、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国家 政机关、部队、团体等法人组织。
2、个人卡。
个人卡的发行对象则为城乡居民个人,包括工人、干部、教师、科技工作者、个体经营户以及其他成年的、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城乡居民。
个人卡是以个人的名义申领并由其承担用卡的一切责任。
根据持卡人的信誉、地位等资信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卡和金卡1、普通卡。
普通卡是对经济实力和信誉、地位一般的持卡人发行的,对其各种要求并不高。
2、金卡。
金卡是一种缴纳高额会费、享受特别待遇。
逾期一年:利息:10000 (1.015)12次方 10000 1956元;滞纳金:10000 (1.05)12次方 10000 7958元。
合计还款:10000+1956+7958 19914元。
逾期10年产生的利息和滞纳金是天文数字。
按照上诉公式自己算算吧。
信用卡逾期一万元可能会被起诉。
法律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如果持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前能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五十四条 [信用卡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欠信用卡一万元是否会被起诉,关键要看逾期时长和拖欠金额的大小。
信用卡逾期1万超过90天的,就会被发卡银行起诉。
在3个月内,发卡银行会先通过降低信用卡额度的 来催持卡人还款。
其次还会通过 、短信、上门等 进行催收。
实在没有效果的,银行会通过法律手段提起诉讼。
起诉后仍然不还钱的,那么法院会强制执行,扣押名下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
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信用卡欠1万逾期二年,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